心理培训
入世的千万修炼
- 分类:心理科普
- 作者:顾怡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8-01-16 09:58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核心团队专职人员占三分之一人,再寻找三分之二的兼职咨询师。这个兼职的咨询师首选有三类,一类是最好他们也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营的,只不过他们不是专注一个咨询机构,可能挂二三个机构也无妨。第二类咨询师就是精神科大夫和学校心理老师,身后有资源链接,加上工作也和心理相关,也是较好兼职咨询师人选。第三类兼职咨询师是成长型咨询师,可能经验不够,但资质基础不错,并有强烈意愿想成为专职咨询师的,通过观察实践,是属于发展潜力型咨询师,这类也是很好的培养对象,这类咨询师培养起来相对忠诚度会高些。专职和兼职咨询师通过中心形成紧密联系,进退有方。
入世的千万修炼
【概要描述】核心团队专职人员占三分之一人,再寻找三分之二的兼职咨询师。这个兼职的咨询师首选有三类,一类是最好他们也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营的,只不过他们不是专注一个咨询机构,可能挂二三个机构也无妨。第二类咨询师就是精神科大夫和学校心理老师,身后有资源链接,加上工作也和心理相关,也是较好兼职咨询师人选。第三类兼职咨询师是成长型咨询师,可能经验不够,但资质基础不错,并有强烈意愿想成为专职咨询师的,通过观察实践,是属于发展潜力型咨询师,这类也是很好的培养对象,这类咨询师培养起来相对忠诚度会高些。专职和兼职咨询师通过中心形成紧密联系,进退有方。
- 分类:心理科普
- 作者:顾怡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8-01-16 09:58
- 访问量:
——心理咨询师的生意经
梦想变为现实,现实照耀梦想,就像飞机起飞和降落,即危险又迷人……
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们,想创业或正在创业中的人,急迫而焦虑的问我:“你们是怎么维持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十年(2006年—2016年),能持续稳定发展,并且良好盈利的?”
是的,以心理咨询为事业,如何活下去,并活的不错!这是个认真而宏伟的话题。
这个话题感触是五味杂陈,深刻而复杂,很难用寥寥几语来说得清楚,因为问的人背景动机也是复杂冲突的,很难一概而论,但从这几年接待了很多批请教的创业同行后,我考虑要总结写篇关于心理咨询生意经的文章,芸芸众生,福果自取。
就像蜘蛛侠的舅舅临终前说:你有多少能力就有多少责任!
这句话一直刻在我脑海中,凝结一股力量驱使我提笔思考和总结。希望我们的成长血泪史能更有启发帮助到同仁,鼓励大家艰难风雨,你我同行。
篇幅有点长,请选一个安静的时光,泡杯茶,慢慢体会,细细读完。
创业准备:
自我思考:
于是,我叩问自己:
意义:想做的心理咨询事业对我意味着什么?
信念:不管什么情况,我都打算一直坚持,终身为业吗?
如果不是或不完全是,疑惑是什么?
困境:作为事业,我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?打算如何应对?
成长:作为个人,我有哪些问题会妨碍我的前进?打算如何应对?
支持:我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发展?
家庭:我的家人对我的心理咨询事业都是如何看待的?
如果有家人反对,我打算如何应对?
金钱:我是如何打算渡过事业发展的三年起步阶段?
1)事业投入的钱怎么获得?
2)我的个人和家庭开销打算如何安排?
3)在刚起步阶段,我的学习费用如何来?(系统培训和自我体验费用)
请在打算投入前,给自己一些寂静的时光,和问题待在一起,诚实和柔软的自我态度是裨益的。你也需要找一些感觉比较积极和包容,善于思考的人,一起讨论你的困惑。也可以请教一些有创业精神和经验的人,学习发展。这些问题无所谓都有完美的答案才能起飞,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,在未来逐步清晰有序是非常重要的。
定位思考:
【方向定位】
请注意我们尚想心理的主营定位就是心理咨询,不是靠心理培训、EAP、或注意力训练等像和心理学相关的内容,衡量标准就是中心的主要收入就是来自心理咨询。区别是心理咨询收入来源不同,我们中心主要是来访者上门买单的(90%),一部分政府或其他单位买单的(10%),核心的活动都是心理咨询。而我们尚想的相关培训都是不赚钱的,旨在内部提升,是一个配套服务,这也很重要后面会再提。这里讲的是纯粹的心理咨询的生意经,关于其他心理学产品在这里不提。
我仔细观察心理行业很多年,发现只要一家机构主营很杂,好像什么都做,那一定是做不好的,心理咨询不赚钱,但赚钱心切怎么办呢,去做各类培训或各类杂活,一旦分散,无法形成主力产品发展,必定无法做精做专,特别是小机构,几年下来反而就很难维生了。如果你在培训方面找到自己满意的盈利点,那么就不是心理咨询机构,应该改叫心理培训机构,市场上太多挂羊头卖狗肉了,无非就是熬不过发展初期的寡淡和清冷。如果你资源丰富,投资实力雄厚,养得起专业团队,那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和相关EAP或某一类培训,就像上海林紫,兼长EAP,德瑞姆主力是培训,并不是咨询。但你们仔细看看即使是林紫和德瑞姆比较实力雄厚的,也不能面面俱到。
术有专攻,仔细考虑自己的资源,主营方向精准定位,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,尚想早年在饥寒交迫时候,也想做做培训和EAP,但发现终究行不通,不是说不赚钱,而是就算赚点钱的话,你会失去对心理咨询专注的发展。只做心理咨询事业,确实需要勇气和各类断舍离,守得寂寞,看得繁华。拒绝诱惑,不忘初心。
【机构定位】
你要考虑开的是个人工作室,还是咨询中心或是咨询有限公司,因为这涉及到这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的经营,这是非常不一样的。
个人工作室
一个人的话那就形式简单得多,一间工作室,一个电话,一个助理就行。但强调即使是个人工作室,也最好要一个咨询助理,形成一个防火墙,挡住不必要的干扰,让自己能安心学习和生活。个人工作室都是打造个人品牌,但个人品牌也有二种,一种是专业个人品牌,比如像李孟潮,苏晓波……都有较高的专业行业认同。第二种是社会个人品牌,毕竟很多人不是像李孟潮和苏晓波一样的丰厚的专业出身,那么你就要在个人社会宣传方面下功夫,如何宣传后面再提。
中心(或公司)
一群人的话,那就形式要多样复杂。
1)中心场所
交通便利,停车方便,酒还未香,巷子不能太深。关于大小,考虑多少个常驻咨询师,还有预见未来3-5年发展是否够用。如果是中心的话一般都有独立前台,等待区,阅览区,若干咨询室,多媒体咨询室(测评室),综合活动室。这是中心环境基本配备。咨询环境布置以来访者进门感觉专业、放松、温馨为准,如果再用心点,每个细节上可以体现人文关怀为上。
2)中心人员
每天除前台咨询助理外,还要有专门咨询师值班。一群人职责分工明确,至少一个人专职对外,一个人专职内部管理。一群人的话必然涉及人员分工定位,在创业前能够商定为好,就算有变动也无妨,但这个岗位要有人工作,这是必须的。
3)专职投入
还有个重要话题,就是中心人员是否是专职还是兼职。以我个人经验看,必须要专职。兼职的工作人员,甚至是咨询师,投入都是比较分散,进步也会缓慢。特别是核心团队,主要的管理人员和主要的咨询师,可能管理人员和咨询师是同一人,这无妨,但核心团队必须都是专职,这是肯定的,因为我看到现在没有哪个兼职的可以把一个咨询中心,一个心理咨询团队可以经营好。人的精力终究有限,投入多少会深刻照亮未来的前景。成功,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多退路,冲着光亮勇猛直前。贺龙说过:抗着棺材打仗的战士是最勇猛的。置死地而后生,是有道理的。我们当年尚想这帮人,工作都辞职了,没有其他选择,只能认认真真把咨询做好,没有退路,六个人专职投入发展,成就今天事业。
我常常遇到想做心理咨询事业的人,但没有勇气辞职的,那就涉及到个人矛盾和冲突了,需要理清楚心理咨询对自己的真正意义。如果自己不投入,就算有钱开了一家咨询中心,那也是豪华的摆设,自己玩玩罢了,没人会替你成就梦想。
4)团队组成
核心团队专职人员占三分之一人,再寻找三分之二的兼职咨询师。这个兼职的咨询师首选有三类,一类是最好他们也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营的,只不过他们不是专注一个咨询机构,可能挂二三个机构也无妨。第二类咨询师就是精神科大夫和学校心理老师,身后有资源链接,加上工作也和心理相关,也是较好兼职咨询师人选。第三类兼职咨询师是成长型咨询师,可能经验不够,但资质基础不错,并有强烈意愿想成为专职咨询师的,通过观察实践,是属于发展潜力型咨询师,这类也是很好的培养对象,这类咨询师培养起来相对忠诚度会高些。专职和兼职咨询师通过中心形成紧密联系,进退有方。
【合作关系】
选择合伙人,这太重要。这章节我会浓墨重彩,因为我看到、听到中国心理机构发展问题80%以上不是死在无法经营上,而是死在合作关系破裂上。选择合适匹配的合伙人,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。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,这在某种程度上比找一个好伴侣还难,我们真的需要打开天眼,运用所有的智慧去寻找你的伙伴,寻找一同修行的人。我发现机构发展的危机事件都是和人合作直接相关,本可以避免的很多惨痛的代价,经验了无数风风雨雨,尚想是幸运的,幸运得存活下来,但更多的机构都倾覆在无人知晓的惊涛骇浪中……一声叹息。我历经种种,慎重提出几个合伙人的要点:
1、 诚信良好,口碑调查。如果是你不太了解的人,希望你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一下这个人过去的诚信记录,通俗一点调查在以往单位里的个人口碑,最好银行征信记录也了解下,如果这个人以往有过不良诚信记录,比如个人因素被开除,司法事件被起诉,恶性欠款,严重舞弊作假等,直接就不考虑合作。
2、 人格相对稳定。我们都知道学心理学的人不乏各类有问题的人,但有些人人格极不稳定,生活故事和戏剧一样,经常情绪大起大落,通过口碑打听你获悉关于这个人的事情都是非常夸张的,人际关系经常紧张,或者经常频繁换工作,那么千万慎重考虑,因为这种不稳定和破坏性,必然会在长期合作关系下,无处遁形,而且带来的后果你是无法预知的,套用心理动力学诊断的话,你们懂的。
3、 生活情感相对平衡。合伙人情感自我经营方面,能够有能力平衡和满足自己,如果这个人经常换对象,处于迅速破灭关系中或者完全无法进入亲密关系,或者处于一段难以觉察的痛苦关系中,又不能寻求帮助,或者这个人对自己的父母评价极其低,无法有反省,不愿接受积极帮助,都要极其小心,这些情感能力会深刻重要的影响合作关系。
4、 资源整合互补。我们要好好盘算自己拥有的资源,合计需要的资源,寻找拥有这样资源的合伙人,同时我们也需要渐渐清楚自己适合和怎样的人一起共事,确实有些人也是要深入了解才知道。
5、 共同目标,三观相近。我们和合伙人可以协商出有动力又具体的目标,共同协作而成。同时我发现,这和婚姻一样,如果三观相近,冲突内耗会小很多,如果价值观文化差别太多,那未来之路会成充满磕磕碰碰的节点。比如一个希望长远发展,一个希望立竿见影,力求速效,那就矛盾就会激烈了。所以之前就要了解合伙人的重要价值观是什么?看看这个价值观会对你们合作有何影响?
6、 契约精神。我发现在这个时代里面,契约精神是非常可贵的,希望你也能找到有这样素养的合伙人,就算我们意见不一,但我们有契约在先,并坚决共同护卫契约,这也是可以共同发展的品德基础。
概况的来说,找个有品德,人格稳定,愿意足够投入,一起学习成长,相对成熟完整的人。
我们学心理学的人,在创业想法起来的时候,都是有一股激情,当然这冲动也很重要,但是我看到多数这样的冲动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审视。大家一见如故,好像心理学造就我们有共同话语,激情四射,但缺乏作为成熟合伙人去斟酌的维度,这点上我们都要请教下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人,或者有丰富创业阅历的老板。
学心理学容易造就一个迷幻的梦境,因为那个理想化的光环和梦想太迷人了,谈恋爱的时候讲金钱和规则是不是太煞风景了,于是拍脑袋即成。
我还强调在生意经合伙人这个角度,最要不得的是拯救情节,好像觉得对方不幸的故事很多,同情想帮助他,梦想自己创造一个有爱的工作环境,然后对方就疗愈了。实际上你会为自己无上拯救情节买人生惨痛的单。你也会发现幻想破灭时,无能为力感滑入抑郁的深渊。我们切切需要区分来访者和合伙人的区别,真正成熟的信任就是需要历经检验的。
我认为,我所有的智慧是服务于我内心最深沉的冲动。